文|最话 FunTalk,作者|何伊然,编辑|王芳洁
(相关资料图)
仅仅几天时间,硅谷银行(简称 SVB)崩盘事件就开始传导,酿成了次贷危机后美国金融市场的最大危机。至少在这件事上,硅谷银行实现了硅谷速度,正如其名。
当地时间 3 月 9 日,作为美国第十六大、专注于 PE/VC 和科技型企业融资的银行,SVB 宣布将出售价值约 210 亿美元的证券,并承认交易将会造成约 18 亿美元的亏损。
随后上述消息立刻引发一场 " 金融海啸 ",大量 SVB 客户开始在银行门口排队提现,以至于 14 个小时内,客户申请的提款金额达到 420 亿美元,直接导致 SVB 的现金账户亏空。
及至次日晚间硅谷银行直接宣布,进入破产清算程序。
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成为了上个周末,投掷到整个华尔街乃至全球金融圈的深水炸弹,每个从业者都对未来感到惴惴不安,担心 2008 年的次贷危机会再次上演。
因为他们中的很多人,此刻都会联想起来,这场由于流动性触发的危机,实际早在半年多以前就已经埋下了草灰蛇线。
2022 年 9 月,正如此次硅谷银行,瑞士信贷集团也是突然宣布出售旗下的信托业务,要知道瑞信的信托业务一直非常稳健,是其内部非常优质的业务。不到迫不得已,瑞信不会出售。
的确,彼时,瑞信的流动性备受考验,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美联储加息重压下各类资产价值暴跌,并且在高利率的环境里,瑞信依赖的投行业务营收骤减。
同样,此次硅谷银行的危机,其根源也在于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转换,从减息到加息,虽然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但操之过急,也会导致市场流动性风险加剧。
如果说此次危机与 2008 年有什么不同,其中最大的一点是,次贷危机由两房危机触发,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是美国的房地产业和金融业,及至上溯到其产业链上的相关行业。
并且,因为次贷危机发酵成为全球金融危机,为了缓解危机,美联储制定了一系列量化宽松政策,尽管曾于数年前退出,但疫情期间再次来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十余年间的硅谷创新和创业。
但这一次,触发危机的则是被称作" 创新经济的金融合作伙伴 "的 SVB,长期以来,SVB 专注于服务创新型、高成长且高风险的高新技术产业。
据统计,SVB 累计服务了 3 万多家初创公司,超过 600 家风投机构和 120 家股权机构,是美国新兴科技公司中最有影响力的商业银行。某种程度上,SVB 可以看作是硅谷的风向标和晴雨表之一。
因此,此次 SVB 的危机将直接传导到整个美国的创新市场,从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到企业的流动性风险。
这些被直接融资喂养起来的创业企业,将意识到——对于任何行业来说,流动性风险都是 " 房间里的大象。"
01
一石激起千层浪,SVB 的崩盘在科技圈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目前最新消息是,美国政府宣布,SVB 所有储户从 13 日起都可以拿回自己的存款,损失不会由纳税人承担。但是用户们仍焦急地在 SVB 门口排队,等待资金被兑现。
2022 年底公开信息显示,SVB 拥有约 2090 亿美元资产和 1754 亿美元的存款,并且 SVB 没有零售业务,客户都是企业,所以实际上置身于风险之地的大多数,都是初创企业。
对于这些企业来说,现金流本身就不宽裕,哪怕 1 个月的流动性危机,都足以让企业面临关门。
著名创业孵化器 Y combinator 首席执行官 Garry Tan 预计,SVB 暴雷事件可能会影响千家初创企业,三分之一企业会因为资金冻结在未来一个月无法发放工资,对初创企业而言这是一次 " 灭顶之灾 "。
不少企业纷纷自爆状况以规避更高的风险。
加密货币公司 Circle 发推表示在 SVB 持有 33 亿美元,但强调还有 400 亿美元的储备;流媒体硬件服务商 Roku 称 26% 现金储备存放在 SVB,且多数未投保;" 元宇宙第一股 "Roblox 表示约有 1.5 亿美元的现金受到了 SVB 崩盘的冲击……
远在大洋彼岸的中国互联网企业也受到了影响。
多年前,美团创始人王兴晒出过关联 SVB 的账户截图,显示有超过 6000 万美元。SVB 破产新闻爆出后,坊间流传着王兴想要维权的对话截图。或许是消息越传越真,美团官方出面否认,并表示公司在 SVB 已经没有账号。
此外,被传在 SVB 有过亿存款的潘石屹也发微博回应称:" 我们从来没有在硅谷银行开过户,从来没有存过款。"
与此同时,大家发现,SVB 首席执行官 Greg Becker 在 2 月出售价值约 360 万美元公司股票,这一举动备受质疑。外界认为管理层早已预料到了挤兑风险,只是没想到披露消息后会如此失控。
目前,多家在 SVB 拥有账户的中小企业开启了自救措施。
据美国媒体报道,部分储户正在以较大的折扣出售其在 SVB 的存款以筹集现金,解决燃眉之急。在交易平台 Cherokee Acquisition 上,不在保险范围内的 SVB 存款转让报价在 5 折到 6 折之间。
SVB 的挤兑展现出了硅谷眼下的风声鹤唳。在经历艰难的 2022 年后,科技业融资变得越发困难,创业者们已经没有了原先松弛的极客气质,需要一切尽在掌控中的安全感。
但另一个方面,弥漫的萧条气息也激起了美国金融与科技行业更强烈的抱团意识,业界都不想在硅谷重演一次 " 雷曼时刻 ",不想重蹈世纪初互联网泡沫的覆辙。
控制事态发展,削弱影响范围几乎成了硅谷和华尔街的共识。
有消息人士透露,多家投资机构负责人在 3 月 10 日召开了线上会议,商讨应对措施。据统计,目前已经有超过 300 家风险投资公司签署了由 General Catalyst 牵头的声明。
声明中,投资机构盛赞 SVB 在过往四十年的重要作用,将其称为是 " 美国创业行业和支持创新经济的重要平台 ",过去几天在 SVB 发生的事件 " 令人深感失望和担忧 "。各家机构宣称,如果 SVB 被另一家实体收购,投资者将继续保持与 SVB 的商业关系。创业孵化器 Y Combinator 也牵头发布了一份由数百名创业者共同签署的请愿书,呼吁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 · 耶伦和其他监管机构介入处理 SVB 破产事件,要求 " 缓解和关注对小企业、创业公司及在 SVB 有存款的公司员工的直接重大影响 ",并恳请国会 " 恢复对区域银行更有力的监管和资本要求 "。
永远在互联网一线冲浪的马斯克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一热点。面对雷蛇公司首席执行官陈民亮发表的 "推特应该收购 SVB,成立一家数字银行" 推文,马斯克迅速回复:" 我对这个观点持开放态度。"
02
根据财报,2020 年至 2022 年,SVB 每年分别实现了 12.94 亿美元、20.73 亿美元和 16.09 亿美元的盈利。因此,SVB 能得到业内支持的根本原因还是自身本身算是银行业的 " 优等生 ",业内人士也认可此次暴雷并非是 SVB 的经营模式出了问题,而是投资和决策失误,甚至很多机构将矛头直指美联储。
上世纪八十年代,缺乏实体固定资产、以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为主的科创企业很难从老牌银行巨头手中获得足够多的贷款,SVB 创始团队正是抓住这个痛点乘着互联网革命的东风打下了一片天地。
简言之,SVB 跟着风投机构而动,成为风投和科创企业之间的桥梁。初创公司得到风投后,SVB 按照一定比例批准信贷额度,同时吸收风投机构与科技企业的存款。因为没有抵押物,SVB 通常会向借款企业要求提供 3-5% 的认股权证,并在贷款条件上附加低息存款要求,以此实现 " 高息差 "。
互联网科技公司在过往二十年的高速发展中创下了无数的造富神话,SVB 也在其中获益良多。这套美国科创圈验证可行的 " 投贷联动 " 模式也在近十年的科技创业浪潮中被世界各国争相效仿。
2020 年新冠疫情爆发后,宅家经济拉动了互联网企业的市值飙升。美联储大举进行量化宽松政策,并承诺长期维持零利率,让全球的科技行业迎来了新一波融资热潮。
硅谷科创企业拿到融资变得格外轻松,大量资金因此涌入了 SVB。据统计,SVB 的总存款额由 760 亿美元飙升至 1900 亿美元。
存款增长后,由于美联储基准利率处在低点,利润空间十分有限,SVB 选择投资买入相对安全的固定收益资产美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据披露,SVB 的 MBS 持有额一年增长近 800 亿美元,其中 97% 都在 10 年期以上,平均年收益率为 1.5%。
如果科技业保持高速发展,SVB 不会有任何问题,但行业的急转直下就在瞬息之间。
2022 年,美国科技圈遭遇重创,巨头们股价暴跌,融资变得分外艰难。为了维持正常的研发和运转,初创企业只能消耗银行存款。与此同时,美联储从 2022 年 3 月起加息 8 次,利率从 0.25% 增长至 4.75%,年收益 1.5% 的 MBS 相比之下就显得性价比很低了。
为了确保资金的流动性,SVB 在资产与负债期限错配的情况下,不得不亏损出售持有的 MBS 债券,并选择了公布这一消息。已经是惊弓之鸟的科创企业和风投机构集中涌入,挤兑让事态失控。
在分析人士看来,SVB 事件是多重因素叠加之下的偶发事件,不太可能传导至全行业。
SVB 的暴雷某种程度上反倒激发了行业的避险情绪,让挤兑事件在近期出现的概率降低。美联储看到 SVB 风波,即便不改变抑制通胀的大方向,也或许会对加息带来的金融风险做出新的判断,给出更符合业界期望的政策。
这样来看,SVB 的破产反倒可能为解决美国金融科技行业三年来大起大落所埋藏的隐患提供了契机。但是所有人也都清楚,改变不过是基于现状的调整,金融业的风险永远无法规避。
无论如何,SVB 和美国科创圈会面临一次阵痛,而一部分企业注定无法熬过这个春天。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 App
标签: